【科成学子】荣誉来之不易,天道始终酬勤
日期:2017-09-27  发布人:admin   作者:曹忠  来源:  浏览量:826 打印本文

2017年8月9日,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全国31个赛区同时拉开了帷幕。吸引了来自全国千余所院校,共4万余名学生报名参加,命题涵盖了从基础到综合应用等多个领域。电子科大成都学院微电子技术系学生王钰钧、罗天林、伍川组成的参赛团队获得了全国赛一等奖,赵石锐、李家辉、贺世宁组成的参赛团队获得了全国赛二等奖,这也是电子科大成都学院近年来取得的最好参赛成绩。而今回望那段参赛历程,有无数的故事值得述说,但不论是参赛的学生还是带队的指导老师,都相信荣誉来之不易,天道始终酬勤。


三伏天里挥汗如雨的集训


qq图片20170928092738.jpg


七月的成都,正是骄阳似火的季节。但在电子科大成都学院的学术报告厅里却挤满了参加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集训的学生,微电子技术系教师李明进带领着他的团队从早上9点到晚上9点,都待在这个上百人的大教室,根据历届国家、省级竞赛题目,分方向有侧重地进行训练。在模拟集训的时间里,李明进和他的团队开展了系统全面的基础训练,主要围绕仪器仪表、通信、电源类、控制类开展,涉及了包括电子元器件基础、仪器仪表使用、元器件安装及焊接、单片机软件编程,微控制器及外围电路模块、放大器电路模块、信号处理模块、机械控制模块等内容。集训的学生们对每个方向进行专题训练后,各组学生还需要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任务或提交相关的总结报告。


“那时候我们几个除了睡觉和吃饭基本都待在集训室内,因为涉及到硬件问题,我们还专门有人出去买材料。成都当时三十七八度的高温,为了买到合适的材料,我们买材料的成员四处打电话找合适材料,租了车在各种商店间奔波。”参赛队员王钰钧说道。


和而不同的团队合作


微电思跃班的开放性实验.jpg


8月9日,2017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在全国31个赛区同时启动。李明进和他的团队开始全身心地投入到比赛中。根据比赛要求,每个参赛的团队要依据题目提出的要求和参数做出相应的产品。从选题到选方案,再到软硬件分工,每一位成员都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自己的任务。


“这是一个团队赛,每个人都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做,但团队合作才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从选题、选方案开始,队员间就面临着分歧,每个组员都有自己擅长的领域,都想做自己最拿手的产品。但现实是只能做一个产品,队员们只能集思广益,评估每一个方案的优劣和制作难度等因素,最终选出一个最优的方案。”李明进继续说道,“确定方案后,我们会进行分工,有的组员负责硬件部分,有的组员负责软件部分,最后将完成的软硬件进行组合调试。”


在谈到比赛期间最难忘的事时,队员罗天林提到了一次有惊无险的“事故”:“在比赛结束前一天,我们将整个产品组装完成,测试箱、电路都安装完毕,但在调试的时候将电路给烧坏了。比赛第二天就将结束,我们都感到无比沮丧,但没有人抱怨与责怪,大家默默地收拾东西又熬夜重做产品。第二天清晨的阳光洒进比赛场地的时候,我们的产品测试顺利完成,大家疲惫的脸上终于露出了久违的笑容。”


“在作品提交后的第五天,我们被要求去电子科大清水河校区进行测试,测试期间,我们三个相互鼓励,相互督促,顺利通过了三次测试,最终取得了自己期望的成绩。”队员伍川介绍道。


以赛促学的人才培养机制



“早在2013年的时候,我们就组织老师专程前往深圳、上海等地电子信息企业进行调研,掌握企业对电子信息工程人才的最新要求,从企业对人才需求的角度修改了人才培养方案。这个方案对学生应具备的从业能力进行了具体化和可操作化设计,根据不同的从业方向设定了不同的课程。”微电子技术系主任王茜如是说。


王茜主任继续谈到,“在2014年,我们以学科竞赛为抓手成立了思跃班,这个班级以培养具有系统理论基础和工程实践能力的卓越工程师为目标,实行学徒制,一个导师带6个学生,导师不仅教给学生技术知识,更教给他们职场技能。同时,我们还实行了双导生制,从思跃班中选出优秀的学生带领刚进校的大一新生开展项目实践,使大一新生一入校就有了锻炼工程实践能力的机会。”


这次获奖只是微电子技术系学科竞赛获奖的一个小小缩影,自建系以来,微电子技术系始终坚持将实践应用型人才培养放在第一要位,坚持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坚持以竞赛促教改,以教改提质量,用科学竞赛浇灌出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绚丽之花。实际上,本次获奖已经是微电子技术系学生第二次获得“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一等奖”,据统计,仅2016年和2017年两年间微电子技术系学生获省级以上各类赛事大奖就达到124项,学生实践动手能力和综合素质都得到了明显提升。


(宣传策划部 曹忠)

核发:admin 点击数:826 收藏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