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新闻
“穷究于电,成就于工”。电子工程系现有电子信息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三个学院传统优势本科专业,以及新增的智能产品开发专科专业。建系来,电子工程系传承电子科技大学在电子信息领域的学科优势,结合独立学院特点和社会需求,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方法,不断强化教学改革和学生实践能力培养,并实行差异化发展,努力构建区别于传统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特色。
专业建设是电子工程系开展特色建设的重要内容,为适应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对人才的迫切需求,电子工程系根据现有电子信息、机械、电气三大学科专业的软硬件基础条件和专业特点,确定了以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为龙头,以信息技术带动机械、电气专业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专业建设思路。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重点发展的品牌专业,为凸显该专业的办学特色,电子工程系坚持以适应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为本位,以行业发展和就业需求为导向,以专业方向定位为根本,以校企合作为支撑,以基于工程教育理念的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为重点,以工程实践能力培养为抓手,以教师队伍建设、实践教学基地建设为保障,全力推进电子信息工程专业作为品牌专业的特色和优势建设。
一、结合时代和产业发展,明确专业方向定位
当前,智能制造、物联网都属于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而智能电子产品和物联网工程又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方向,同属交叉学科。技术的飞速创新呼唤跨学科跨专业的复合型人才。
为适应人才市场的快速变化,电子工程系紧紧围绕产业链,调整专业方向设置,通过改造传统专业、设立复合型专业,大幅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比重。同时,瞄准智能电子产品,以电子信息学科的嵌入式技术为核心,以物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为两翼,结合产品设计、人机工程等学科,培养具有智能电子产品创新设计能力、技术开发能力、人机友好交互与可用性设计能力的多学科交叉的复合型人才。
二、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落实“三融合,三面向”的人才培养理念
电子工程系以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增强人才培养的社会适应性,建立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人才培养模式和机制。按照“三融合,三面向”的人才培养理念,即教学内容与企业项目相融合,教师科研与企业研发相融合,教学评价与企业评价相融合;面向企业,面向工程,面向信息产业,以理论教学、实验、项目设计与企业实习实训相结合的教学特色。
在人才培养中,坚持以CDIO工程教育理念倡导的工程项目实践为载体,注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培养,不断优化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模式,使人才培养从“专业对口”转变为特色和“广泛适应”。同时,从培养方案的修订、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设置、培养过程实施、培养质量的评价、师资队伍培养以及学生的实习实训等方面着手,建立基于工程实践的“校企合作、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些举措,有效推动了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品牌建设。
三、面向行业企业,建立基于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近年来,在课程体系上,以大工程意识、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培养为核心,以各级工程项目为载体,逐步建立了基于CDIO现代工程教育理念的一体化课程体系。
通过改革,把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科基础课程分为专业导论、软件基础和硬件基础课程群,将专业核心课程分为系统基础和系统设计课程群,专业选修课程从系统性角度出发分为工程基础类和行业热点类。同时,以就业为导向,去掉原先过窄的专业方向,将三大行业热点——物联网、嵌入式技术和移动互联技术深度融合,培养适应性强、就业面广的复合型人才。
在广泛深入开展行业企业调研的基础上,与企业开展产教融合、专业共建,将企业对人才的能力需求分解融合到培养方案,把行业的先进技术引入课程体系,每年更新1~2门专业课程,保证了专业课程体系与行业科技发展的同步。如2015、2016年培养方案中加入了《实用新型电源实训》、《智能家居实训》和《飞行器控制实训》等贴近行业热点的选修课程。此外,为实现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的无缝连接,还根据行业岗位需求,合理、动态地构建了专业素质拓展模块,主要包括专业应用软件训练、研究性学习、课外科技创新制作写作、各级各类创新设计制作竞赛,以及行业讲座、报告等。
在课堂教学改革方面,适应CDIO工程教育改革的需要,探索以学生为主体,知识、能力和素质协调发展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以主动的、实践的、课程之间有机联系的方式学习。教学活动的开展按照授课+研讨+团队的新形式组织,以学生为教学主体,教师为辅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促进学生知识、能力和素质的全面提高。逐步完善符合CDIO工程教育目标的多元化考核评价体系,重在对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监督与考核,通过课堂讨论表现、阶段测试、实验成绩、项目设计、交流与互评、期末考试等环节,客观、有效地考察学生的学业完成情况。
四、强化校企和产学研合作,搭建优质实践实训平台
校企合作是专业与行业对接的有效途径。在产业的升级换代中,中小创企业的技术和人才都相对匮乏,需要学校的技术和人才支持。通过校企合作,既可解决企业的技术难题,又锻炼了教师队伍,同时,为学生的工程实践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形成了校企联动的发展格局。为此,电子工程系以服务区域电子信息产业为导向,根据独立学院的特点,广泛开展与中小创企业的技术合作,协同育人。
建系3年多来,电子工程系大力开展与中小创企业的广泛深度合作,先后与多家企业合作建立了一系列校内外实习实训基地。2013年起先后与北京尚观科技公司建立企业校内实训基地——嵌入式联合实训基地;与成都云朵科技有限公司共建校内物联网实训实践基地,并结合公司的智能遥控器indeoI3产品,让学生通过实训课程体验到产品从构思、设计到实现的整个过程;与成都邦飞科技公司建立嵌入式(物联网)实训基地;2015年成都微讯云端科技公司投入资金20余万元,共建了校内科技创新基地。这些校企合作实践活动有力地促进了师生科技创新能力的提高,取得了良好的效果。2016年,微讯云端科技公司再次投资300余万元,在学院建成了“学院机器人实训基地暨微讯云端科技有限公司机器人研发基地”,揭开了我院校企合作新的里程碑。
在与企业联合共建实训基地的过程中,双方共同开发实训课程,使教学内容与企业真实项目相融合,聘请企业工程师为学生授课,参与毕业设计和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的指导,实现人才的多维度培养。深度的校企合作给企业、教师和学生都带来更多的科技创新实践机会,对人才的培养和学生的高质量就业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实施因材施教和分层次培养,落实英才计划
为了培养专业能力突出的高素质创新型应用型人才,2015年10月,电子工程系开始试行技术专精型优秀人才培养计划(英才计划)。该计划秉承CDIO工程教育中完整的工程周期过程实施理念,重视学生能力培养的系统性、整体性。
“英才计划”以科技创新项目为抓手,引入企业轮岗培训的模式,激发其学习潜能,让学生在完成各级项目的过程中逐步构建、完善其专业知识体系,提高其专业技术技能、项目研究及技术水平,培养其从研发人员到项目经理的综合能力,使学生成为具有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和人文素养,具有扎实的系统理论基础,具有创新与创业的基本素质,以及具有较强电子信息工程实践能力的技术专精型优秀人才。
“英才计划”实行单独开班,小班制教学,集全系优质师资,配备项目导师并单独配备实验室,保证英才班学生的成长成才。
六、优化师资队伍建设,全面打造“双师型”教师队伍
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为此,电子工程系采取多种措施,积极优化教师队伍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教育理念先进、工程实践能力强、适应复合型人才培养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电子工程系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主要采取四项措施,一是建立内培外引的人才培养机制,组织教师参与专业技术培训,引进和培养学科带头人;二是实施科研与教学相结合的“名师工程”,构建了科研和教学相辅相成的教研团队以及跨专业的教学团队;三是从企业聘请了技术专家和技术骨干担任兼职教授、兼职教师,企业教师参与培养方案修订和课程体系建设,为学生授课、指导学生科技创新项目和毕业设计;四是借助“传、帮、带”,加强对青年教师的培养,组织教师参与专业技术培训,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
近年来,电子工程系教师共申请十多项专利授权,两项科研成果获得了省教育厅优秀科研成果奖,不少教师取得各种工程资格认证。这一切,在不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的同时,对全系的人才培养起到了重要的促进作用。
七、加强实践教学改革,创新构建“双线架构”实践教学体系
为满足培养职业化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要求,电子工程系结合CDIO教改,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改革专业实践课程模块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建立基础实验、单元实验、综合性实验、设计性实验、研究性实验、专业技能实训等多种方式的实践教学体系。探索以课题研究带动实验教学的模式,将研究成果和研究思维注入实验教学,扩展学生知识视野,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培养科学思维方法,提高实践动手能力。
随着实践教学改革的不断推进,电子工程系在教学实践中逐步探索建立了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和创新型人才的“技术专精+技术创新”的“双线架构”创新实践体系。该体系通过职业素质通识实践层、电子类基础实践层、双线架构实践层和企业对接实践层四个层次的各种实践活动,包括专业导论课和CDIO教改课程各级工程项目的实施、企业实习实训以及各种学生科技竞赛活动等环节,让学生对未来职业有全面的认识,培养职业素养,提高专业技术技能,锻炼创新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与企业零距离对接,实现人才的多层次、多元化培养。
随着电子工程系不断深化内涵建设和教学改革,电子、机械、电气三大专业已逐渐彰显办学特色,并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今后,电子工程系还将继续走内涵与外延协调发展的道路,注重“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继续加强专业的特色化建设,努力把电子工程系办成具有一定区域优势、专业特色鲜明的办学实体,培养更多创新型应用型人才!
(电子工程系)